主办单位:南京工艺术协会主办 协会官网 联系我们
守艺拾贝

守艺拾贝返回

这是一位早期经过艺术院校培养科班出生的民间剪纸大师

[日期:2016-11-30] 来源:本站 作者:裘小洵 [字体: ]

南京剪纸传承创新的代表——殷嘉才

裘小洵

  这是一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艺术院校美术专业系统训练、培养成长起来的民间剪纸大师。殷嘉才1942年4月30日生,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科,先在南京民间工艺厂,与剪纸艺人张吉根、张福根、王明长、武志方、马连喜、张彦聪、滕仲仁等一同工作,后在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从事剪刻纸艺术的研究、创作、设计及剪纸艺术表演。先后任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2000年1月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2010年获得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与殷嘉才结识,那时他已在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工艺美术服务部专门从事对外宾表演剪纸技艺工作,在我的印象中一点也看不出他曾今是“艺术生”,也没有那些艺术院校出来的艺术家的“做派”和“范儿”,他朴实而显得热情,我与他交流大多是集中在剪纸的图案构图、图案的内容、剪纸的技巧上。当时我就觉得:他的剪纸明显地与众不同,纹样优美,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再仔细看他的剪纸既有传统元素,又更有自己的想法,确实非同一般。我常常被他的扎实的造型基础、多变创新能力所折服,总觉得一个民间艺人有如此强的创作能力和图案造型功底,真不简单。后来才知道他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是一个经过美术院校系统训练过的、从“象牙塔”里出来的人,一个热衷从事民间的剪纸技艺、以此为生、并且由衷的喜欢,在当时那个年代实属难得,更让人肃然起敬。

一、入行背景

  南京剪纸是我国剪纸的著名产地之一,史料记载,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早在三百多年前评事街、笪桥、夫子庙一带就有店商从事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经营。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大多请剪纸艺人来剪各式剪纸又称喜花,装饰于箱、柜、被、枕等嫁妆之上,其图案题材则根据需要和特定的剪纸外形,填满花叶等吉祥纹样。喜花的一般形式,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根据内容确定表现形式,围绕一定的主题,以一种适合纹样的图形配以花草枝叶填充,自然有机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饱满充实、喜气洋洋、寓意丰富。

  不仅如此,南京剪纸还以斗香花著称于世,由于斗香花的技巧主要是用刀刻,题材完大都全来自民间,图案内容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花卉等等。图案形式活泼、色彩富丽,成为南京剪纸的一大特色。

  解放后,作为一代剪纸的代表人物武老太、张吉根以及王明长、武志生、武志芳、藤仲仁、马连喜等民间艺人的剪纸风格已经形成了具有传统特色的南京剪纸和南京地域文化。他们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他们的剪纸作品带有时代烙印。

  五十年代,我国著名文化工作者何燕明、吴三、张道一等在整理总结南京剪纸艺术特点时,把南京剪纸的艺术特点总结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这一评价使得南京剪纸因其突出的艺术特征,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更加名扬四方。

经过艺术院校训练培养的殷嘉才也正是在当时那特殊环境和历史背景下,投入到民间剪纸艺术的工作中,如鱼得水。

二、学习探索

  殷嘉才即将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科毕业时,曾得到当时南艺老师罗叔子的指点,老师希望他先学习民间艺术再回到绘画艺术中来。就这样,学习、生活多方原因,殷嘉才被分配到了南京民间工艺厂,有幸与张吉根、张福根、王明长、武志芳、藤仲仁、马连喜等民间剪纸艺人成为同事。年龄上他年轻于他们,专业上他是经过艺术学院美术设计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图案的创作能力。进厂几个月后,殷嘉才的第一套剪纸作品《民族舞蹈》就取得了北京中国国际书店的订货。这无疑给年轻的殷嘉才很大的鼓励。

  殷嘉才以后的剪纸艺术风格形成,与他在南京民间工艺厂这样一个民间剪纸艺人集中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是巧遇也很难得,是机遇也靠人为。他曾对我说过:“自己在学校时就喜欢剪纸,以后又进了剪纸艺人集中的民间工艺厂工作,就很自然地要去做好工作。虽然自己没有具体拜哪一位前辈剪纸艺人为师傅,但那几位剪纸艺人个个都是我的师傅,我很注意观察学习当时各位剪纸艺人的剪纸技术。我的挺秀的剪口技巧是从鞋样纹样中琢磨练出来的,斗香花技术是从藤仲仁那学习来的”。

  这里要有必要说一下藤仲仁:他也是南京剪纸的一个知名艺人。客观上说他本人不会剪纸,也没有特别的剪纸创作能力,但他会刻纸,善于制作斗香花,是一位热情厚道的剪纸工艺品的经营者,当年他在鱼市街的“藤厚记”香烛纸马店的店里有大量的各种传统剪纸花样资料,还有许多木板年画,可谓资料丰富。殷嘉才常去藤仲仁家里,藤仲仁热情地给殷嘉才讲民间剪纸的风格和基本技法,毫无保留提供纹样给他,并说:“只要你看中的,你需要,你就都拿走”。殷嘉才如饥似渴地从藤仲仁那了解、学习到许多民间传统的剪纸知识。也见到了大量的剪纸实物资料和木板年画作品,遗憾地是许多宝贵纹样资料在十年浩劫中都被当作封建迷信的产物破“四旧”时付之一炬。实在是一大损失。每当谈到这殷嘉才总是摇头叹气,为之可惜。

  殷嘉才从前辈那里了解到了传统,吸收到了养分,扑捉到了灵感。他从藤仲仁那学习到了斗香花,掌握了斗香花的传统技法,“做到熟悉过程、独立设计、独立制作”。        

  南京剪纸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称于世。而斗香花是南京剪纸的一大特色,南京的斗香花以它特有的风格、鲜明的特点,在剪纸艺术里独傲群芳。南京斗香花的题材内容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花卉等。在纹样的组织结构上力求完整连贯,色彩上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桔黄、淡黄、黑等七色蜡光纸组成,有十分强烈的装饰效果。

  殷嘉才把传统斗香花的浑厚、粗狂、多彩、富丽精神继承下来。探索其表现形式,并赋予了图案新的内容。他的斗香花剪纸作品图案造型简练生动、淳厚饱满、古拙朴实、色彩艳丽、对比性强烈,成为富有强烈的装饰趣味的一种剪纸形式。殷嘉才先后创作出一批斗香花作品:《龙凤旗》、《斗鸡》、《戏文》等。

三、传承创新

  殷嘉才的剪纸风格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既有传统元素又有时代气息的个人风格。如果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那么,殷嘉才的剪纸风格是南京传统剪纸走向“流变”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是一个善于传承创新、多产的剪纸艺术的传承人。他的大量剪纸题材来自来自民间、更来自生活、,无论在人物、花鸟、典故等方面,他传承创新的触角广泛深入,客观地说他的剪纸在南京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多样,形式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严谨,技巧更加娴熟。这在当今剪纸创作题材内容趋于同质化,依赖模仿照抄,尤为显得其风格突出,精神宝贵、实属难得。

  殷嘉才的剪纸在吸收了南京传统剪纸特点基础上,可谓是博采众家之长,并且发挥其突出的图案造型能力,融入了新时代的生活内容,殷嘉才的剪纸采取与众不同的创新技法,他的剪纸纹样题材新颖、造型严谨、人物传神、花鸟优美,构图布局多变、虚实对比有致,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和浓厚的地方风格。

  殷嘉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创作了《体育》系列题材剪纸作品,影响了我们那一代儿童,当然也给喜爱南京剪纸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武术》系列剪纸作品,生产销售达十年之久。还有《龙凤旗》[斗香花]也为他所在的厂获得不少效益;七十年代创作了《人欢鱼跃》[人选全国美展]、《孔雀》[人选全国工艺美术展]、《梅园新村》; 八十年代创作了《熊猫》、《南京风光》、《春夏秋冬》、《12生肖》、《敦煌舞蹈》、《寿桃》;九十年代创作的新版《12生肖》[南非国出版邮票、香港出版]、《关公》、《仕女》等等。可以说殷嘉才的剪纸,每个时期都有新内容,每个阶段都有新亮点。

  殷嘉才努力研究南京传统民间剪纸的艺术特点,传承创新,不断地探索真谛,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剪纸艺术风格、他的剪纸剪技娴熟老道、剪口挺秀、他的剪纸图案构图有致、纹样优美。可以说:殷嘉才的剪纸很好地传承了南京民间剪纸的“花中有花”装饰手法,“题中有题”的内涵寓意,同时又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惟妙惟肖”的形象表现,“精巧独到”的造型技艺。殷嘉才多年剪纸技艺的传承创新、探索实践,成绩斐然,已成为今天南京传承民间剪纸传承、创新、发展的一个突出代表人物。

  殷嘉才曾20多次代表南京剪纸出国表演交流,受到普遍的热烈欢迎。当年在澳大利亚,当地人第一次看到单凭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不要任何图稿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剪出各种图案来,表演现场有人拿白纸正反看了又看,还有人拿起剪刀瞧了又瞧,怀疑他的纸上有暗纹,剪刀是电子控制的,结果什么也没有,于是彻底信服了。以至有人要买他的纸和剪刀,也有人要把剪下的纸屑拿回去……殷嘉才的剪纸技艺征服了观众。

四、理论研究

  一般民间剪纸艺人学艺大都是师傅带徒弟,一代传一代,有从师傅、前辈那学来的技术,也有从实际中模仿练出来的技能,但大都缺乏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往往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师傅怎么剪我就怎么做。程式化地一代代传下来了。

殷嘉才在学习剪纸技艺的同时,注重理论研究,把在学校学习到的图案构成法则、绘画理论、艺术修养等专业知识运用到剪纸技艺中,努力探索民间剪纸的理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殷嘉才就写有《浅谈南京民间传统剪纸的风格和推陈出新的一点尝试》、《南京剪纸的装饰性和装饰纹样的运用》、《南京传统民间剪纸的主要样式》等多篇论文。这样一种通过实际工作、探索、研究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正可谓是真知灼见。

  今天我们在研究这些论文时,对我们传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新人依然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样的理论认识是来自于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

  殷嘉才对南京剪纸的装饰性的探索有自己独到见解:“就是对自然形态的写实素材,经过集中、提炼、艺术加工,使杂乱的、不规则的东西,变为整齐而有条理的东西;使无秩序变为有秩序,不平衡变为平衡;不统一变为统一,从而使南京剪纸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别具一格。”

  同时,殷嘉才对南京民间传统剪纸的风格和推陈出新又提出:南京民间传统剪纸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珍宝,“我们应该从这珍宝中吸取养料,体验它的艺术美,研究它的传统风格,创造出更多标新立异、推陈出新的剪纸艺术品,使这枝艺苑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学习和研究南京民间传统剪纸的传统风格、表现手法,进而运用到现代体裁剪纸创作中去,如果硬搬传统风格、表现手法是不行的,是不利于今后现实体裁剪纸创作、道路的发展,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推陈出新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探讨解决。因为传统风格、内容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效果有它的历史因素。人民生活方式决定对艺术的欣赏习惯,而剪纸传统形式、艺术风格参与欣赏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历史、思想、生活的变化,而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些观点和认识只有那种带着思想去实践,在实际工作中长见识的有心人才能得到。

五、现实思考

  殷嘉才从艺经历和剪纸艺术取得的成果,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老话题与新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地传承与发展。不难看出,殷嘉才的剪纸具有南京剪纸的地域特色,无论在技巧方面还是在纹样的拐弯抹角处都有南京民间剪纸传统纹样“喜花”的痕迹。一次,剪纸老艺人马连喜谈到殷嘉才的剪纸风格时对我说:“就这幅剪纸作品来说:这地方有点像武老太的剪纸风格”,“也有从我们这些艺人的剪纸中学来的”。殷嘉才也曾面对他自己的剪纸图案告诉我说:“这样的处理方法就是学武老太的”。应该讲这是一个客观的说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殷嘉才的坦诚和他剪纸所具有的传承性,这是他与多位南京剪纸前辈曾经长年一道工作后,南京民间剪纸老艺人的剪纸风格对殷嘉才的潜移默化影响有很大关系。

  我们看到: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殷嘉才的剪纸仍然是南京民间剪纸技艺和精神的延续,是一个在实践中从剪纸纹样的内容出发灵活运用了单纯齐一、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传承了南京民间剪纸的技艺并进一步加强了美和艺术的表现力的给人以审美的剪纸作品。

  殷嘉才把南京传统剪纸的那种“细”与“灵”自然而然、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剪纸艺术的创新是殷嘉才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殷嘉才把在艺术学院里学习到专业知识、形式美法则与传统剪纸技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学习、实践、探索,传承创新给南京剪纸的造型和内容赋予了新的元素,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这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可以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

  今天,我们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关注以殷嘉才这样广泛吸收各位民间剪纸艺人的技艺特点,成长历程,不局限于具体哪一位师傅的技艺传承,尤为值得研究探讨,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应该是沿着传承主线,广途径、多方式。

我不由得这样想到: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南京剪纸有了殷嘉才、王子春、张方林等一批优秀剪纸传承人,70年代以后十多年又有了张林娣等能够独立创作的剪纸传承人,今天,南京剪纸的传承发展需要更多象殷嘉才等这样的热爱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新传承人。我们更需要努力创造一种环境,营造一方氛围,培养一片土壤,吸收一批人才,在民间剪纸的技巧和民间剪纸的内容方面努力研究,以期待产生更多像殷嘉才这样的、新时期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艺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才能不断传承发展。